序言

近日,由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政府、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支持,绿色金融60人论坛主办,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承办的“2023绿色金融北外滩论坛”在上海举办。论坛上,《银行业气候信息披露与碳核算研究报告(2023年)》正式发布,该报告由上海金司南金融研究院和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投资项目共同编制发布,由神州信息联合发布。报告从多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采用“AI模型+人工”相结合的研究办法,对银行业气候信息披露和碳核算质量进行评估,为银行业更好地管理气候风险、把握气候变化机遇提供有益参考。
本次论坛上,证券之星有幸采访到绿色金融60人论坛首席经济学家、杜克大学教授张俊杰,就当前绿色金融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在气候信息披露方面的现状、对碳核算的理解以及监管在推动商业银行气候信息披露和碳核算方面的作用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专访GF60首席经济学家张俊杰:银行业气候信息披露与碳核算的挑战与机遇
本期嘉宾

GF60首席经济学家、杜克大学教授
张俊杰

个人简介

张俊杰是杜克大学尼古拉斯环境学院教授、昆山杜克大学可持续投资研究项目主任,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与武汉大学经管学院兼职教授,并担任中国环境科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绿色金融60人论坛首席经济学家、以及华泰证券资管公司独立董事等社会职务。他创办了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与环境政策硕士专业,之前曾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全球政策与战略学院副教授、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大众汽车可持续发展访问讲席教授。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学、气候投融资、绿色金融等领域。他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态环境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世界银行、能源基金会等机构的资助。张俊杰拥有中国人民大学学士学位、清华大学第二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以及美国杜克大学博士学位。

证券之星:张教授您好,您如何看待当前绿色金融的发展趋势?

张俊杰: 从世界发展趋势来看,只有社会利益同向而行的企业才能够实现长期利润最大化。因此,企业关注环境、社会、治理等ESG因素,不仅是促进社会福利最大化的需要,也是自身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中国而言,国家的政策信号比较稳定,中国的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不会轻易改变。稳定的政策对绿色金融市场提供长期有力的信号。

证券之星:请张教授谈谈商业银行在气候信息披露方面的现状。您认为银行为何需要公开其气候相关信息?

张俊杰: 国际气候信息披露倡议及组织的支持者队伍正在不断壮大,体现出对可持续信息披露的重视与关注。而碳排放信息是气候信息披露的重要内容。
中国银行业气候信息披露也在不断推进中,并主要通过发布TCFD报告、环境信披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含ESG报告)等进行不同程度的气候信息披露,其中国有大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信息披露质量较高。不过大部分银行在披露时制定定性的绿色金融发展目标居多,对定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设定及披露较少;对自身运营部分的气候信息披露较多,对投融资活动所涉及的气候信息披露相对较少,这也是商业银行未来可以改进的地方。
银行业披露气候相关数据与信息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通过气候信息披露,商业银行将在一定程度上强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升管理气候风险、把握气候变化机遇的能力,更好地引导资金流向低碳可持续发展领域;同时也将帮助机构进一步提升国际形象,展现中国商业银行应对气候变化、践行绿色责任的坚定担当。

证券之星:商业银行“碳核算”应如何理解?为什么商业银行需要进行碳核算?

张俊杰: 商业银行碳核算是从价值链角度,全面测算商业银行经营过程及其上下游企业、业务带来的碳排放总量,主要包括金融机构自身经营活动的碳核算和投融资活动的碳核算。受气候变化影响,暴雨、热浪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给金融机构带来的潜在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正在持续上升。金融机构99%碳排放集中在间接排放(即范围三排放),这意味着处于价值链中的金融机构将面临着巨大的气候风险与机遇。商业银行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受到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显著,开展碳核算将有利于银行业更好地管理自身气候风险敞口,并提供更适配的金融产品,帮助更多企业实现低碳转型。

证券之星:在国际上,有哪些商业银行在气候信息披露和碳核算方面做得尤为出色?我们能否借鉴他们的经验?

张俊杰: 当前,国内外银行气候信息披露水平总体持平,并主要参考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GRI)、可持续性会计准则(SASB)等标准进行气候信息披露。TCFD是目前被国际运用最广泛的气候信披框架,得到超过4800多家机构及组织的支持。
不过相比于国内商业银行,国外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制定了自身运营和投融资业务的净零转型目标并开展碳核算,有效指导自身可持续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实际上,当前全球制定基于科学碳目标(SBTi)的组织机构已超过4000家,提出净零承诺的超过2600家,此外有400多家金融机构加入金融行业主导的全球性碳核算联盟——碳核算金融联盟(PCAF),涉及金融资产超过90万亿美元。我们希望未来越来越多的国内金融机构也能够进一步加强投融资碳排放核算工作,更好地优化并推进自身可持续信息披露。

证券之星:商业银行在进行气候信息披露和碳核算时面临哪些挑战?其中又蕴含了哪些商业机遇?

张俊杰: 当前面临的挑战主要集中在行业内部。具体而言,行业内部的挑战包括缺乏足够的内生动力以促进碳核算的广泛应用,以及企业在获取高质量数据和培养专业人才的能力有待提升。此外,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信息披露标准和激励约束机制方面亟需系统性的政策支持,从而实现稳定的转型步伐。
就商业机遇而言,在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金融机构通过实现气候转型可以迅速建立竞争优势。以银行业为例,通过识别和捕捉气候相关风险与机遇,可以推动金融应用场景的扩展和金融产品的创新。

证券之星:您如何看待政府在推动商业银行气候信息披露和碳核算方面的作用?现有的政策是否足够,还需要哪些改进?

张俊杰: 我国政府已颁发一系列政策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开展气候信息披露与碳核算。2021年7月,人民银行牵头发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试行)》和《金融机构碳核算技术指南(试行)》,推动金融机构开展气候信息披露;2022年6月,中国银保监会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提出有序降低资产组合的碳强度和运营碳足迹,最终实现资产组合和运营的碳中和。在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内,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被寄予更高的期待。
商业银行气候信息披露和碳核算建立在企业端碳排放信息基础之上。作为中国企业领头羊,上市公司尤其是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在不断推进。2023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的通知》,旨在规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助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工作走在国内前列。全国23个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对入库项目的碳数据报送及披露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以上政策文件和地方实践都为商业银行气候信息披露和碳核算提供了成长的土壤,但从长远来看,这项工作还需要监管侧、金融侧、企业侧及第三方机构进一步发力。监管要增强监管约束、优化政策激励、统一标准并细化指南指引,让金融机构有据可依;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碳排放信息披露质量与水平,鼓励气候行动,更好地度量气候风险与机遇;商业银行气候信息披露及碳核算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三方鉴证率,并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高数据质量与工作效率,助力行业的快速发展。

证券之星:基于您的经验和研究,您对商业银行有什么具体的建议或策略来优化他们的气候信息披露和碳核算?

张俊杰: 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四点深化气候信息披露和碳核算工作:在战略层面,识别气候风险与机遇并将此纳入银行整体战略规划,为后续应用场景的丰富及金融产品的创新提供更夯实的基础;在治理层面,提升董事会参与度,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专业能力建设,降低沟通成本;在风险管理层面,需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和转型风险,将分析纳入企业客户评价,并厘清气候风险对战略、财务、信用风险的影响;在目标与指标层面,先行先试、先易后难,逐步提升碳核算等指标质量,并同步建立完善数据搜集体系。

证券之星:绿色金融60人论坛如何推动商业银行在气候信息披露和碳核算方面的发展?您能分享一些具体的合作或项目案例吗?

张俊杰: 绿色金融60人论坛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商业银行气候信息披露和碳核算:一是与金融机构碳核算标准制定国际权威机构——碳核算金融联盟(PCAF)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基于其碳核算方法论与全球范围实践经验为国内金融机构赋能;二是与国内金融机构共同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金融机构碳核算方法和操作指南;三是组织开展能力建设活动,提升金融机构对气候信息披露的认知水平和碳核算实践能力;四是开展以金融机构气候信息披露和碳核算为主题的系列研讨、论坛,为金融机构交流实践经验、学习优秀案例提供平台。
目前绿色金融60人论坛正在与广西农村金融机构开展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风险评估研究,成果将在明年年初发布,这将对国内农村金融机构应对气候风险提供有益借鉴。期望通过我们的研究和交流,推动金融机构更好地开展气候风险管理与气候信息披露工作。

证券之星:从您的视角看,商业银行在气候信息披露和碳核算方面的未来趋势是怎样的?您希望看到哪些改变或突破?

张俊杰: 未来随着监管政策和标准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气候信息披露和碳核算将由“选答题”变成“必答题”,气候信息将和财务信息一起成为投资者的关注重点。商业银行气候信息披露和碳核算标准将趋向统一,披露资产覆盖范围和披露内容质量将显著提升,数据基础将持续完善,商业银行在制定自身运营和投融资业务碳排放目标方面将有据可依。
商业银行气候信息披露和碳核算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对企业产生绿色低碳转型引领作用。我们期待商业银行通过开展气候信息披露和碳核算,为自身开发转型金融产品提供更明确的指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证券之星:感谢张教授提纲挈领,我们最后一个问题,您对绿色金融的未来发展有何期望或愿景?

张俊杰: 绿色金融是全球金融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对全球经济转型和气候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积极倡导者和重要参与者,始终在国家层面引领全球绿色金融合作,积极支持国际绿色金融倡议,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由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为主的多层次多元化绿色金融市场已经形成;在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的同时,金融资金开始逐步探索推动传统高排放或难以减排行业和经济活动低碳转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陆续设立并不断推进,以地方先行先试推动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全局发展。前不久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绿色金融被列为金融“五篇大文章”之一,可以预见,围绕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绿色金融将进一步纵深化发展并提升整体供给能力和水平。
不过,绿色金融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从全球层面来看,绿色金融标准包括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亟待进一步协同,绿色金融能力建设也需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需在环境信息披露、气候风险识别与管理、金融科技平台搭建等多方面持续提升能力建设,与时俱进开展绿色金融工作,以便更好地捕捉双碳发展机遇,为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动力。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