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从科技

云从科技企业ESG内容

致力于人机协同的创新探索,为世界构筑和谐温暖的智能未来。

环境保护
城市发展
作为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的领军企业,云从科技牢记社会责任,我们基于人机协同操作系统CWOS自主研发了智慧生态治理平台,并推出生态治理与碳中和解决方案,应用在多个场景,不断探索更科学、更高效的生态保护模式,从青海湖裸鲤物种监测保护到泉州金鸡拦河闸河道治理,云从科技用一个个落地的项目践行着自己的责任和承诺。始终牢记初心,致力于人机协同的创新探索,为世界构筑和谐温暖的智能未来。

一、云从科技助力拯救青海湖濒危物种

1994年青海湖裸鲤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03年纳入《青海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名录》,2004年被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列为濒危物种。与此同时,一直以来低温缺氧、浮游生物匮乏的水质,裸鲤的生长发育十分缓慢,8-9年裸鲤仅能发育250克(一般平均体重),一旦资源枯竭,恢复起来十分不易。

目前,人工增殖放流是恢复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有计划的开展人工放流青海湖湟鱼种苗,可以补充个体数量,扩大群体规模,补偿偷捕行为带来的鱼类资源损失。

环境生态尽可能模拟契合裸鲤繁衍特性的环境,但屡禁不止的少量多次偷捕捞行为,从布哈河到哈尔盖河的300公里湟鱼洄游河道,从人力布局监管、实时追踪偷捞、科学监测项目难度颇大,同时阶梯式回溯通道的监管死角,让野生守护与监管依然困难重重。

秉持着AI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云从科技携手国家水利部水科院和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基于自主研发的AI技术,以多模态感知、智能化分析复杂自然环境,检测青海湖裸鲤(湟鱼)的繁育数量及生态分布,为青海湖裸鲤资源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共同守护生态未来。

复杂识“鱼”,智能感知追踪

青海湖的主要入湖河流泉吉河,一级一级阶梯状的河道是专门为湟鱼洄游改造的河坝,台阶式的洄游通道便捷裸鲤回溯的同时,监管“识鱼”难度大,云从运用AI技术,精准鱼体监测,在复杂多变、光线反射的水流环境中,通过中高空摄像头的捕捉河景图像,通过视频流的智能数据分析识别生物属性特征,追踪野生裸鲤历史运动轨迹,实现全方位的裸鲤监测与保护。

科学数“鱼”,助力科研分析

当前,“增殖放流”是快速补充生物群体数量、稳定物种种群结构、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青海湖裸鲤救护中心从2002年起,开始进行人工增殖放流。为满足科学检测需求,云从通过前端智能感知技术进行鱼体的精细定位,结合跟踪、多边形ROI等技术,可以统计任何时间点或者时间段内,一个或者多个、规则或不规则区域中的鱼数并返回每条鱼的坐标位置与移动方向等属性,有效帮助科研探索裸鲤繁育数量及生态分布。

图:AI识别裸鲤

令人欣喜的是,截止2020年12月,裸鲤蕴藏量已成功突破10.04万吨。在2021年云从科技收到了合作方高度认可,新华社和央视等媒体也报道了此项目。

未来云从科技将以此“裸鲤守护”为原点持续拓展生态合作,基于智能化濒危生物保护方案,将AI与濒危生物监测、研究和保护融合共创,维护物种多样性,守护这一片高原净土。

二、云从科技助力泉州治水

地处泉州晋江干流的金鸡拦河闸,作为“母亲河”晋江下游水资源配置中心,承担着下游10县/区,600多万人口生产、生活的供水,被誉为“泉州人民的生命闸”。伴随“河长制”的提出,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正成为主要任务。

目前,金鸡拦河闸已采用了部分技术手段辅助河道治理,例如有巡逻艇定期巡检河面、重点区域视频监控等,但河道监管方式仍严重依赖人工值守,必须要人工看监控、调阅录像文件,才能发现河道发生的异常事件。日常管理过程中,像河面漂浮物、车辆倾倒垃圾、非法捕鱼等,往往难以及时取证、有效预防和监督,同时,域内河湖资源融合共享不畅,缺乏长效运营保障机制。

水源地安全与城市供水安全,是城市核心保护的资源。如何保障“母亲河”水源地的生态安全用水成为泉州新时期水利治理的挑战之一。当传统人工治理模式较为低效、智能技术手段应用不足时,如何消除当前水利治理信息化水平不足的痛点,实现协同共享、快速响应、智能分析、辅助决策的“治水”管理?

云从科技基于人工智能算法、视觉分析、深度学习技术,为泉州金鸡拦河闸“母亲河”水源地,围绕“智感”-“智辨”-“智策”,打造了河道视频与水质监测体系、人工智能算法平台、河道智能监控预警系统,量身定制的一整套“治水”方案。

让“治水”变“智水”

金鸡拦河闸河道智能监控预警系统:涵盖了从前端视频图像采集和水质数据采集,推送后端AI算法实时处理,再到上层业务应用处理的整个闭环流程。

AI治水——智感

部署河道视频与水质监测

金鸡拦河闸上游水源保护区河面平均宽度约300米,为智能感知数据,弥补日夜全天候、复杂气象的监管需求,实现晋江干流一级水源地1.6km全覆盖监管,云从“治水”方案部署11个高清视频监测(>500米)、1个高光谱非接触水质监测,从沿河道监测点视频流到高光谱法水质污染监测数据采集,实现通过视频及时了解上下游河流的水文情况,检测点的水质情况,解决日常监管中的监管难点、痛点,帮助河道治理可视化。

AI治水——智辨

河道人工智能算法平台

在治水的数据智能化采集基础上,云从为金鸡河道智慧治理定制了人工智能算法平台,能够远距离行为分析、同时对多个监测点多项违规事项检测、分析,智能辨别河道、河面监管存在违法倾倒垃圾、违规游泳、违规垂钓等人为违规行为;实时在线监测异常漂浮物、河面大面积油污、船舶类运输工具等水体污染事件,联动水质参数分析守护水质安全,帮助河道治理智能化。

AI治水——智策

河道智能监控预警系统

云从打造的河道智能监控预警系统,通过快捷接入监测点实时传送的河道各种变化,可以在违规事件发生第一时间,通过AI算法智能工作与水质监测设备传送的数据,及时发现违规行为,实时报警,联动应急处理人员,同时将数据同步推送到泉州河长管理平台。真正缓解河道监管压力,实现智能化决策,从而解决无法靠人力实现河道全覆盖、24小时实时侦测的问题,让管理人员能够把精力放在预防和实时处理问题上。

云从科技打造的“AI治水”方案,给河道装上“智能眼睛”,河道监测装配上“智能大脑”。 以符合河道场景AI算法+水质监测为核心支撑,集智能采集、智能识别、智能报警、智能推送、智能应用于一体,构建河道异常的管理处理标准和规范,以智慧化手段真正守护泉州母亲河水源地安全。

荣获世界智慧城市大奖 天府新区数字城市建设背后的科技力量

摘 要:本案例描述了天府新区数字城市项目依托数字孪生底座、智慧城市规划、智慧政务、智慧防汛等方面着手建设、打造智慧化管理数字孪生系统,建设与现实城市一一映照的虚拟孪生城市,在数字化的空间平台中彻底打破数据孤岛,实现城市要素间更深层次的互联互通,有效赋能各类创新应用场景的智慧化,从多维度推动城市的协同包容发展。2021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区在上海揭晓,天府新区支持的成都市获得宜居和包容大奖。

关键词: 云从科技;人机协同;数字孪生体;智慧城市;人工智能;智能建筑;海绵城市;开放政府,电子民主;电子政务;大都市治理;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

申报主体: 四川天府新区行政审批局

案例正文:

黄昏时分,锦江江面波光粼粼,水鸟在水中捕食,市民在江边绿道散步。天蓝、水清、地绿的公园城市生态在四川天府新区日益凸显,而锦江的水环境治理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兴隆湖、麓湖水城、鹿溪河生态区、天府公园……“颜值极佳”,早已成为外界对天府新区认知的“共识”。

走进天府新区的“内里”,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成都超算中心、天府CBP城市展厅依次展开,呈现天府新区“颜值”之外的“实力”一面。

地表以上是公园,多样的植物与体育休闲运动场地构成备受市民喜欢的公共空间,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就这样藏在天府大道西侧、成都科学城内。作为成都首座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天府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服务于成都科学城、天府总部商务区及周边街道,日处理量达4万吨,年处理量约等于一个西湖。超过26万人生活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在这里经过深度处理,水质达到高品质再生水,最终回用于公建清洗、道路清洗等。

梓州大道东侧,去年建成投用的成都超算中心是当下成都科学城耀眼的明星。方形蓝色外观,后现代风格高颜值外观的内里,最高运算速度达到10亿亿次/秒的超算能力。作为科技核心策源能力的重要支撑,成都超算中心在投运前就吸引了各方关注的目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生态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天府总部商务区用呈现在眼前的实景,诠释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在天府总部商务区8.5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内,密集布局有119栋超百米高楼,核心东区以三栋488米、300米、290米的建筑为支点,形成“三塔鼎立”的天际线轮廓。

要协同好多个区域与数据,发挥先行示范效应,离不开每个部门、每个位工作人员的规划与努力,也离不开他们背后的科学力量——天府新区数字城市项目。

四川天府新区数字城市建设于2021年1月正式启动,目标是以统筹推进、数据驱动、需求导向、赋能产业为原则,建设以城市大脑为枢纽、数据资源为核心、实体空间和数据模型协同映射的现代数字城市,推动城市管理、市民生活、社会治理的全方位变革。

基于云从科技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天府新区数字城市项目具备天府大脑、智慧防汛、智慧规划、智慧政务等模块,可以实现态势感知、智能预判、统筹调度以及人机协同。这使得管理者可以通过“天府大脑”运用实时在线的数据,来帮助城市管理者及时精准地发现问题、对接需求、研判形势、预防风险。这也让管理者做到“五个最”:在最低层级、最早时间,以相对最小成本,解决最突出问题,取得最佳综合效应,达到线上线下协同高效处置一件事。

天府新区数字城市项目主要由1+N板块组成:

1:数字孪生的核心-“天府大脑”

天府新区打造虚实共生的数字孪生之城,大幅延伸城市有效边际,赋能城市多维度协同包容发展。

针对当前城市管理平台分散、平台多、网站多、运营单位多,引起的数据呈现不全面、不统一、不及时,进而造成的问题洞察深度不足、资源综合调度效率低、城市管理成效验证周期长、管理调度不统一的问题,天府新区打造了综合枢纽数字孪生平台——“天府大脑”,通过对各类数据资产进行盘点、抽取、采集、转换、清洗,形成一图统览和一网统管两大核心主题。

数据层面上,天府新区已建成564平方公里的数字孪生城市信息模型,其中90平方公里为中等精度建模,其中30平方公里为高精度建模,将三维场景进行实时渲染,并且输出高分辨率稳定帧率的画质,支持实时光源、大气雾、高度雾以及24小时昼夜变换,大气渲染和自动光照变化的等模拟真实肉眼看到的真实世界的效果。

应用层面上,天府新区综合枢纽数字孪生平台支持不少于8个城市运行监测主题的可视化包括智慧规划、智慧工地、智慧科创、智慧出行、智慧生态、智慧防汛、智慧应急、智慧管廊、公园城市等,具备多样化的数据加载与渲染能力,构建全新的CDO城市运行模式,将与实体城市“孪生“的数字空间储存在城市大脑,未来将开放给更多部门进行使用,实现更多的城市运行监测主题的可视化。

截至目前,天府新区已建成了1个大数据云平台和人口基础、企业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信息的4大资源数据库,形成了经济运行、城市建设等6个展示专题,归集11个部门、813项、47.7亿条数据,日均共享交换数据达到2000万余条,为新区经济运行、市场主体发展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N:智慧防汛

天府新区打造“事前-事中-事后”全周期智慧应急防汛体系,全面提升城市韧性水平,筑强安平之城。

智慧防汛调度系统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决策辅助

天府新区地处成都平原南部边缘地带,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水网密布,降水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855.8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总降水量83%,洪涝灾害主要类型为江河洪水、城镇内涝、山洪泥石流和水库度汛安全四类。2018年至2020年汛期,天府新区出现区域性大暴雨10次、区域性特大暴雨5次,锦江、鹿溪河等重要流域超保证水位8次、超警戒水位11次,水库超汛限水位37次。当前,天府新区防汛减灾工作面临以下难题,一是监测感知能力不足,监测系统尚未实现天府新区所辖流域全覆盖,且部分监测站点监测手段落后;二是决策辅助智能化水平不高,汛情监测、预判预警和决策指挥缺少技术支撑;三是调度支持和服务能力不强,工程、设备及监测、监控系统相对分散,自成体系,没有形成功能互补有机结合的整体。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全面应用,天府新区充分整合应急、气象、水利、交通、住建、国土等方面监测预警信息,通过数据汇聚、模型计算、智能研判等手段构建智慧防汛系统,为汛情态势感知、预警预报、风险分析和应急响应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决策辅助,促进防汛工作转型发展,提升整体治理能力,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

系统在2021年汛期,调度巡查监测、排险抢险人员4510人次、车辆972台次、机具46台次,联动排查处置防汛隐患20次,指导转移安置群众2250人。

N:智慧规划

天府新区(成都)推出智慧规划平台,打造将公园城市的一张蓝图绘制到底的绘图笔,建设宜居包容之都。

智慧规划应用平台可评估城市规划及运行状态

为针对性地解决目前传统规划模式中的诸多痛点、难点,天府新区着力打造侧重于数字城市智慧规划应用和服务平台,推出建设现状评估、规划评估、方案分析、专题分析、驾驶舱等子系统,打造智慧化的全新规划模式。

智慧规划平台集成了天府新区过去、现状和未来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关的信息,一期建成有覆盖天府新区直管区范围内90平方公里范围的优于5CM精度的倾斜摄影实景三维空间底板,多批次遥感影像,多比例尺、全要素电子地图、DEM等,可以查询调阅近十年来城市的历史信息,该系统可以提供数据共享、模型计算、业务互通、信息可视化的能力,全面了解城市现状运行状态,通过建设智慧规划评估模拟系统,对规划方案和建筑方案模型实行实时计算分析,引领天府新区智慧城市、公园城市建设。

N:智慧政务

天府新区推出智慧政务,以“一横、一纵、一跨”为核心思路,创新打造以“审批即服务(Examine&approve-as-a-Service)”为内核的全新服务/治理体系和方式。

(一)一横,全面统筹、信息融合、主动式服务

横向覆盖整个天府新区政务服务领域,以全区一盘棋的思路将统筹统建贯彻到底。夯实区内事项标准同源、电子证照统一、电子印章通用(签章)等共性基础能力;通过区块链、多方数据安全计算、联邦学习等新技术,推动各部门政务数据和市场化平台可信数据有效融合,创造政务数据应用新价值;打造天府新区政务服务政商联盟服务体系,主动迎合营商环境市场化需要,吸引优质资源要素持续集聚,全面提升数字政府服务形象。

(二)一纵,规划总线、数据打通、全周期服务

纵向贯穿省、市、区、街、居一体化服务总线,通过城市大脑大数据治理和人工智能,将咨询、办事、评价、诉求、社区服务和园区服务绘制为多维度知识图谱,串通个人、企业全生命周期形成多阶段主题式服务;打通上级数据壁垒,发挥街、局互通互认、协作调度、全程网办和全区通办作用;逐步推动接件及受理的智能化,实现人机结合的新政务服务模式。

(三)一跨,多域通办、信用共识、联盟链服务

一跨即实现跨区、跨市、跨省多级分段服务模式。通过区块链技术将区内外各方政务服务成员及公共服务成员组建成共识联盟体,细化接件(预审)、受理、审批、办结、现场勘查、公共服务等环节,结合不同区、市、省的协作互认开放程度及群众和企业相关的信用评定,智能匹配相应跨省通办的服务能力。天府智慧政务按照“统筹规划、急用先建、迭代优化”的建设模式,在交付实施上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终实现“网上办理、受理零见面”、“信息共享、申报材料零提交”、“自动比对、审批(核)零人工”、“主动送达、领证零跑腿”、“全程留痕、纸质材料零归档”的“智慧审批”“五个零”服务目标,办事群众只需携带手机及身份证即可办理业务,减轻窗口压力,降低人员履职风险,从而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办事企业和群众的便捷度和获得感。

目前,天府新区近年来PM2.5、PM10浓度分别下降16.38%、21.8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63天,达到290天,锦江正公路、鹿溪河鱼剑滩断面水质类别分别由2018年Ⅴ类、Ⅳ类提升至Ⅲ类,城市宜居指数持续提高;新增生态绿地1.83万亩和动植物20余种,森林面积提升至143.8平方公里,碳汇能力不断提升;持续构建绿色低碳发展“636”体系,111个房建项目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绿色不断成为新区高质量发展底色。

同时,天府新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交叉研究平台总量跃居成都市首位,引进重大项目212个、世界500强11家、总投资超2400亿元,较2017年累计数实现双翻番;主导产业营收达150亿元,较2017年增长近8倍;引聚高新技术企业438家、年均增速全市第一;聚集新经济企业3600余家、年均增速超20%;引育高层次人才273名,较2017年增长近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