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股份

德才股份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报告

以系统门窗创新驱动建筑绿色转型,赋能行业低碳未来。

德才股份:
以系统门窗创新驱动建筑绿色转型,赋能行业低碳未来
一、项目背景
2020年,我国在75届联合国大会宣布中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建筑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领域能耗占我国全国社会总能耗30%左右,推动建筑节能降碳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动能。而通过门窗损失的能量约占建筑物外围护结构能量损失的50%。
普通门窗K值一般在1.8W/㎡·K,系统门窗K值一般在1.5W/㎡·K(稳定传热条件下,室内外两侧空气温差为1度(K,℃),1小时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是瓦/平方米·度(W/㎡·K))。例如:青岛夏天室外温度38℃,室内开空调23℃的状态下,室内外温差15℃,假设南卧室窗规格为1.8m*1.8m=3.24㎡,普通窗每小时的热传递为15*1.8*3.24=87.5(W/㎡·K),系统门窗每小时的热传递则为15*1.5*3.24=72.9(W/㎡·K),即每小时每平方米系统门窗比普通门窗节能14.6(W/㎡·K)。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智能工厂扩容升级与绿色能源应用
德才股份通过全资子公司德才高科,布局系统门窗的研发生产销售。
德才高科在一期基础上,扩大5万平方米的建筑门窗智能制造车间。新建20000㎡的智能生产车间(含光伏屋面),为装配式钢结构车间。建成4.5万㎡光伏矩阵,年发电量680万度,年减碳约6780吨,实现低碳生产。
(二)智能化生产线
目前落成4条“工业 4.0”门窗智能制造生产线、1条智能化喷涂流水线,实现机器人自动上料,CNC锯切中心配合五工位机器人智能加工中心,集型材齐套库、自动凝胶库、自动四角组等完整的智能制造设备,真正实现生产过程中材料不落地,全过程智能信息化可视化控制,采用全过程数字信息化管理技术,从原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订单及客户管理、物流、售后服务均采用ERP结合MES软件系统管理实现上下游供应链整合。从源头减少材料浪费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践行全生命周期低碳理念。
(三)增加门窗品类
研发德才星光高性能系统门窗4大系列16款产品,可满足各类建筑需求,包含被动窗、漂移窗、平开窗、平开门、推拉窗、推拉门、折叠门、阳光房等多系列,能够适配全屋场景,传热系数涵盖0.8~2.0W/(㎡·K),可满足夏热冬暖、夏热冬冷、寒冷及严寒地区的节能设计要求,相比传统门窗,节能率超过40%,每平方米门窗每年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0公斤。
(四)质量控制与技术创新
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能科技深度合作,成为山东首个配套国家级门窗检验检测基地的门窗制造企业。双方围绕门窗性能检测、产品技术研发、标准制定、认证评价等开展创新实践,共同推动门窗行业产品品质提升、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建设。
(五)行业标准建设
公司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参编《系统门窗通用技术条件》《建筑用窗通用技术条件(审查阶段)》等多项国家标准,推动产业规范有序发展。
三、取得的成效
(一)技术成就
德才高科加速构建全面高效的绿色智制生产体系,拥有建筑门窗产品制造一级资质、门窗领域专利20余项。
(二)行业认可
由德才高科设计研发的国内首批两条全自动“工业 4.0”门窗智能制造生产线,在门窗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系统设计方面被评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门窗制造业树立了智能制造的新标杆。
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最新数据显示,德才高科位居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金属门窗行业百强企业第1名。
(三)政府认可
德才高科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青岛市专精特新企业,先后荣获中国住建部授予的“绿色环保生产研发基地”“山东省级数字化车间”“青岛市绿色工厂”“青岛市智能建造生产企业”等荣誉。
(四)产能提效
年产能1000000平方米。可同时满足家庭定制和工程定制需求,整体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和供货周期。
(五)市场布局
“德才星光门窗”营销网络覆盖山东、上海、河南、浙江、江苏、辽宁、山西等省市,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产品远销美国、欧洲、澳洲、非洲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经验总结与启示
在建造过程中要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一)将机械制造行业成熟的工艺理论引入门窗制造工艺过程,针对建筑门窗产品制订统一的加工方法,完整的产品质量控制测评标准;
(二)针对建筑门窗的加工特点,研制目前的主流产品隔热铝合金门窗的关键加工设备,包括锯切、钻铣、装配等技术要求,使其更符合国情;
(三)智能制造工厂的设计要求及配置,建立最合理有效的智能柔性生产线,最大限度的实现无人制造;
(四)工厂信息化技术研究:将成熟的机械制造工艺理论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构建柔性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智能工厂(如德才的工业4.0生产线和MES/ERP系统),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稳定性并降低能耗与排放。
(五)技术创新是绿色发展的源动力:持续投入研发,突破超低能耗(如K值<1.0)、新材料应用(环保复合铝材)、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并与国家级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是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满足建筑节能刚性需求的关键。
(六)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增强可持续信任:建立从原材料、生产到售后服务的透明化追溯体系(如二维码溯源)和长期质量保障承诺(如十年质保),能有效解决消费者痛点,提升品牌信誉和市场粘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